刚买回来的多肉植物,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精灵,让人爱不释手。但很多新手朋友会犯愁:这么可爱的小家伙,我该怎么种才能让它活下来,并且越长越美呢?
别担心!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零基础多肉种植指南。我们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,一步步教你如何处理新到的多肉,保证你能轻松上手!

第一步:开箱检查,“体检”是关键
当你收到心心念念的多肉包裹,第一步不是马上种下,而是先给它们做一个全面的“体检”。
- 观察状态:先轻轻取出多肉,检查叶片是否饱满、有无化水(像冻坏了一样透明软烂)、发黑或干枯的情况。长途运输可能会消耗底部一些老叶,这是正常现象。
- 清理根系:用手轻轻抖掉根部的旧土。如果原土坨很硬,可以放在水中浸泡一会儿,再用水流冲散。这一步是为了检查根系健康状况,并去除可能携带的虫卵或病菌。
- 修剪根系:用一把锋利的剪刀(最好用酒精擦一下消毒),剪掉所有干枯、发黑、过长的须根,只保留健康的主根(颜色通常为白色或浅黄色)。大胆地剪! 修剪能刺激多肉长出更多新根,利于服盆。
- 消毒晾根:修剪后,可以将多肉根部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几分钟进行消毒,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根1-3天。直到根部的伤口完全愈合、干燥。这是避免烂根的最重要一步!
小贴士:晾根期间多肉会有点“蔫”,不用担心,这是它在消耗自身养分,种下后很快就会恢复。

第二步:配好土,打好基础是核心
俗话说“养肉先养根”,而养根的关键在于土壤。多肉最怕积水烂根,所以土壤必须疏松、透气、排水快。
新手万能配土方案:
营养土 + 颗粒土 = 1 : 1
- 营养土:提供基础养分。
- 颗粒土:如珍珠岩、火山岩、麦饭石等,作用是创造缝隙,让水分快速流走,让根系呼吸。
对于新手,直接购买现成的“多肉专用土”是最省心且不易出错的选择。
第三步:上盆种植,“安家”有技巧
准备好花盆和土,我们就可以给多肉“安家”了。花盆首选底部有排水孔的。
- 垫底:在花盆底部铺上一层陶粒或大块石子作为排水层,防止底部积水。
- 填土:填入一部分配好的土,中间堆成一个小山包。
- 扶正:将晾好根的多肉放在“小山包”上,把根系舒展开,让它自然下垂。
- 填满:一只手扶住多肉,另一只手慢慢向四周填土,直到完全覆盖根系。
- 铺面:在土表铺上一层铺面石,如麦饭石、赤玉土等。这不仅能更美观,还能防止浇水时土壤飞溅,避免底部叶片接触潮湿的土壤而腐烂。
关键点:种好后,多肉的根系要被完全埋住,但底部的健康叶片最好在土面之上。

第四步:服盆期养护,耐心等待是美德
种下去不代表大功告成!接下来的 “服盆期” (多肉长出新根、适应新环境的过程)至关重要,通常需要1-2周。
- 光照:将种好的多肉放在明亮散射光、通风极好的地方。切记不要直接晒太阳! 此时它的根系还没法正常吸水,暴晒会加速消耗,导致植株干瘪。
- 浇水:这是最多人困惑的一步!
- 种下后何时浇第一次水? 我们推荐 “潮土上盆” 法:即在配土时喷少许水,让土壤微微潮湿(手握能成团,松开即散)。这样种下后,可以等待5-7天再浇第一次水。
- 第一次怎么浇? 可以采用“溜边法”,用尖嘴壶沿着花盆边缘少量浇一圈水,目的是诱导根系向外生长去寻找水分。千万不要大水浇透!
- 耐心:服盆期间,底部的老叶片可能会被消耗变软,这是正常现象。只要中心的生长点是硬的、有生机的,就请耐心等待。
总结:新手种植流程图
开箱检查 → 修根晾根(1-3天) → 配土上盆 → 散光通风养护(服盆期1-2周) → 逐渐增加光照 → 正常养护
记住这简单的四步,你就能成功地为你的新多肉安好家。多肉植物是生命力非常顽强的“懒人植物”,很多时候它不是被养死的,而是被“关心则乱”的主人浇水浇死的。所以,多一点耐心,少一点折腾,你的多肉一定会用最美的状态来回报你!
祝你种植愉快,早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胖嘟嘟多肉花园!